“我国尾矿库数量大,情况复杂,环境风险高,监管难度大。且尾矿库中还有一部分存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运行不规范的问题,环境风险隐患比较突出。”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的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就尾矿库环境风险管控工作相关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他表示,我国现有近万座尾矿库,其分布和环境风险情况可以用4个近“三分之一”来描述,华北地区分布近三分之一,长江流域分布近三分之一,在用的占三分之一,环境风险相对比较高的占三分之一。
据任勇介绍,在推进尾矿库环境风险防控过程中,生态环境部近两年加快完善尾矿库污染防治的法规制度。修订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制定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密切衔接固废法等法律法规对尾矿库的环境管理要求,明确细化尾矿库污染防治的责任和要求。印发《尾矿库环境监管分类分级技术规范》,建立以环境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提高尾矿库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管控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同时,持续推进重点地区的尾矿库环境污染治理。印发了《加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治理情况回头看,巩固提升治理的成效,截至2021年底,沿江省市2450多座尾矿库排查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2100多个,正在有序推进治理。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十四五”黄河流域尾矿库治理实施方案》以及加快推进嘉陵江上游尾矿库治理的文件,督促推动有关省份开展尾矿库的综合治理。在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方面,2021年组织7个工作组对湖北、湖南等7省9个地市的尾矿库开展抽查,督促指导流域各省份加强汛期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并对189座尾矿库开展了抽查,消除一批环境风险隐患。
任勇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针对尾矿库环境管理突出问题,着力加强打基础、补短板建设,有效防控尾矿库环境风险。
一是加快出台《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技术指南(试行)》,以风险防控为核心实施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管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二是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流域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强各地汛期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
三是提高尾矿库环境监管基础能力,进一步完善尾矿库环境基础信息,构建尾矿库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尾矿库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帮扶,提升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尾矿库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
针对黄河流域固体废物的排查工作相关问题,任勇表示,2021年生态环境部应用卫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黄河干流中上游内蒙古、四川、甘肃、青海、宁夏5省(区)24个地级市约7.5万平方公里开展遥感识别,结合实地调查,确认问题点位497个,清理各类固废882.6万吨。发现并清理历史遗留煤矸石、尾渣27.7万吨。今年,将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4省继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记者还在会上获悉,我国首次制定生态保护的监管规划《“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已印发,并明确“十四五”期间将深入开展重点区域监督性监测、推进生态状况及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完善生态保护监督执法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和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等。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全面启动,将对河北、江苏、内蒙古、西藏、新疆等5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督察进驻。